聽到昨晚的煙火聲想起小時候的元宵節......哇!紀念那個自由兒童時代!寫下這篇來回憶一下!
粘巴達
我的元宵回憶……提鼓仔燈和煙火大戰
現在談起這段回憶,幾乎是天方夜譚,不可思議,小學三年級,1974年左右,每當元宵節快到的前幾天,我和同伴們似乎能感受到提鼓仔燈快來的氣氛,村裏的柑仔店已經開始在賣燈籠,是那種伸縮可以拉開的紙燈籠,上面很有古意的圖案,很便宜 ,天黑了,吃過晚餐幾個同伴就開始點蠟燭提燈籠,往黑的地方走,看見美麗溫暖的燈在夜裡移動心裡有一種莫名的興奮和感動!
燈籠先提了兩天,好像是熱身,最令我們期待的,是元宵節那晚的煙火大戰,我的小學──彰化縣管嶼國小,附近讀這所學校的六個村的孩子們在這天晚上吃過晚餐,就拿著各式煙火和提著燈籠從家裡結伴往小學出發,心情是興奮和緊張的,大家這一晚好像有默契,拿煙火朝誰射都是可以的,當然別人要朝你射也是可以的,村子離學校約一公里,這一公里的路程到處都可能遇見敵人,當我們看見後面有人來我們就會點水鴛鴦 ,
(這種煙火,點完丟地上20秒才會爆炸,沒聲音只會冒煙,夜間煙看不到,適合當地雷),然後快跑,遇見前面別群的孩子,我們也會立刻警覺到我們腳的附近可以已經被人放了水鴛鴦,有人看見一跳開,大家也會跟著跳開,一陣尖叫,被炸幾次之後警覺度很快很快上昇到100%,人人處在害人又被害的備戰興奮狀態,有時經過路邊的樓房,人家也會從陽台上居高臨下用沖天炮射我們,我們也會立刻回擊,將沖天炮也對準他們陽台射過去,砲火太猛烈我們還會跳到路邊的田裡的防風樹林找掩護,繞道走過去,有人則會被要求舉雙手投降就可以走過去,大家都在玩,從沒聽說有人會翻臉說『憑什麼你們可以射我們』之類的話,就這樣邊戰邊走,朝小學方向前進,到了管嶼國小,我童年的森林小學,沒有圍牆,六個村的孩子從四面八方進入各自佔據地點,有的在操場的盪鞦邊,有的在二樓的教室,有的在樹下,然後開始互相射來射去,那邊有人在點煙火就往那邊射去,被人射中『碰!!!』一聲就會開始報復,校園裡變成煙火戰場,刺激又好玩,就這樣一直玩到煙火耗盡才提著燈籠回家,每年我們都這樣過元宵節!每年的元宵節來臨我們都很期待!
長大後,想起這段經歷真是不可思議,也可以窺見40年前兒童自由發展的驚人面貌,和當時學校校園的開放程度以及六個村孩子的集體默契。(當時小學約有1800名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