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發現的快樂還給孩子-課程需要不斷推陳出新的迷思

 

  每當新課程推出前我都倍感焦慮?為什麼?八月中仔細思考發現因為我們一起迷失在要不斷推出新課程來滿足小孩和家長,加上新舊生混在一起,,舊生學過的東西就說[!這這東西我學過了!]父母也可能覺得花這個錢不值得,因為孩子已經學過了,於是我需要不斷的找尋新的題材,吸引家長孩子的注意,可是我發現童年的成長過程不是這樣?童年是不斷地重複,譬如在街頭巷尾玩遊戲,一年到頭甚至好幾年都是那些遊戲,過五關,佔國王,捉迷藏….一玩再玩,玩的非常熟練,創作也是削木劍,做竹槍,玩泥巴也都是一再重複地做,做工越來越精細,廟會也是一樣每年都差不多卻每年都充滿期待,不會說又是演布袋戲或是都是在那邊拜拜吃喝而已!

 

  以我小時候風箏的創作經驗歷程來看, 小學一年級時看別人放風箏就自己有樣學樣.自己用正方形色紙粘三條尾巴粘一條線就開始在庭院大埕拉著風箏跑來跑去,自得其樂雖然風箏只是平飛也沒關係因為大概是到小三的時候發現有人用拜拜的香和報紙來做就可以飛上去,天啊這樣就可以做!於是就開始模仿那樣做,貼好了就開始放,起初風箏暈眩就開始找原因立刻嘗試,一下子左邊加長一下子右邊加重就是不斷地調直到成功時不知經過幾次但非常的興奮,因為這一步自己走出來開始對風箏充滿了挑戰的憧憬,譬如開始想做大台的風箏,開始嘗試剖竹子做長的骨架來造風箏!

 

  等大風箏造好了,充滿了試驗的期待,經過無數次的調整成功的一霎那真是興奮極了,於是對風箏又興起了更大的想像,想把風箏放到無限的遠,於是開始蒐集很長很長的線,等蒐集到史無前例地長時就開始進行實驗,將一台大風箏放到像一根湯匙那麼小,手拉的感覺是那麼特別,使一下力要幾秒鐘才可以看到風箏的反應,然後飛越遠風險越高斷線危機,風勢造成的下沉等等危機一一出現,一次次的危機處理的鍛鍊就這樣展開緊張刺激又有成就感就在童年留下深刻的回憶!

 

從我創作風箏的歷程描述發現有三:

 

一是可以有樣學樣的環境,

 

二自己發現的快樂和驚訝會帶來很大往前繼續試驗的動力!(像引擎的汽缸引爆產生動力一般)

 

三自己尋找的,得來不易的材料會對整個試驗行動更有故事性

 

  我們常常想把孩子教會做風箏,而忘了當他的會是我們教的就完了,因為他將沒有發現的快樂和驚訝,內在心智就難以產生動力,如何讓孩子去模仿不斷去嘗試,自己去發現才是最重要,這一點是教師要去深刻思考的

 

  形成家長和孩子都在等新的課程,老師需要絞盡腦汁提供孩子不同的經驗,這點不太對勁,孩子需要一邊模仿也需要有自己的點子,我們需要更多的等待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所以未來假日學校的課程需要修正的地方是主導性不要太強,創造有樣學樣的環境就好然後讓孩子自己去尋找他想要的東西,過程讓孩子自主去發現,

 

  把發現的快樂還給孩子!

 

  所以我覺得要將老師絞盡腦汁的過程轉回到孩子們的身上,也就是讓孩子們自己發展定他們的玩耍計畫,假日學校將選修與必修的課程表列出供孩子參考,參加的孩子自己勾選未來六堂課想要進行的內容,然後自己去準備,高年級(五六年級或國一以上)需自訂[夢想]透過這夢想來思考自己跟假日學校的關係,以及可以在這個學校的協助之下將夢想實現到何種程度!

 

  當然新生或低年級就跟著快樂童年黃金十堂課的節奏前進,他們必能自已也可以推陳出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粘巴達假日學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