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各位,
這篇是從我的童年生命經驗反省教育的省思,在親身體驗或取知識與安全教育衝突之間,在恐慌與鎮定之間的選擇
我們來思考探索自己的成長和孩子的教育!
粘巴達

台灣兒童史上的黃金歲月4:自己去獲得知識

恐慌起源於無法親身去取得知識,生命的經驗基礎不夠,閱讀雖是增廣見聞,但沒有足夠的親身經驗知

識為基礎,將難以判斷知識的真偽!

記得小時候常爬樹,不管是採苦苓子,榕樹乳,還是在黃槿樹上抓樹猴(一種褐色很大的橡鼻蟲),我們常

常和同伴在樹上相會,像猴子一般在樹上逍遙,那一段童年時光至今仍回味無窮,跟樹的感情是從每天跟它

玩開始,在它身上磨挣開始!

在樹上待久了,我們會發展出一種辨別危險的能力,好幾次我從樹上掉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看見小

學一棵巨大的木麻黃樹梢上有一個鳥窩(驚喜),很興奮地想爬上去抓,(見獵心喜成語的由來),木麻黃樹皮是

一種很粗糙的表面,不好爬,可以因為想抓鳥窩,我已經不知爬過多少次,經驗豐富,結果那一次竟爬不到三公

尺就[艾呀!]掉了下來,一陣刺痛狂襲而來,顧不得摔下來的屁股痛,立刻看左手倒底怎麼一回事,整個掌心插

滿了刺毛蟲的毛,非常的痛像被電擊,瞬間立刻將毛全部刮除拔除,拼命吐口水在左掌上,迅速刮掉口水再仔

細拔掉最後幾根殘存的毛,當然身體又叫又跳,這緊急處理一個動作的完成可能不到一分鐘,原來樹的背後

有一隻毛毛樹被我抓爛了!它身上的毛刺進了掌心,!





雖然還是很痛,左掌心很紅但甩甩手,孩子的心,不久又爬上去抓鳥窩,抓下鳥窩,不知多久也不痛了!仔

細回想大約半小時就不那麼痛,一個小時就已經忘記痛這回事,這種事不知經過幾次,對有毒的毛毛蟲已經

可以辨認可以跟它相處,甚至讓他在我的手上爬來爬去,有時候被刺到立刻就知,因為有的毛很扎人,極易刺

入皮膚,不過也不怕,因為最痛都遭遇過頂多一個小時痛而已!

在這之前,小學四年級的我對毛毛的印象好像空白,也不知這種有毛的蟲是蛾的幼蟲,這次的遭遇讓我

往後會仔細去注意,毛毛蟲的顏色,越炫麗的通常毒性較強,不過以我自己的體驗最多一個多小時的痛,反省

這段童年往事之後我對這種昆蟲沒有恐懼,我懂得跟它相處,跟它玩,我得到的一個結論:

除非你要吃它或是用手捏死它,才會對你造成傷害,否則跟它玩並不會怎樣?

當老師之後,發現許多孩子很早就知道毛毛蟲有毒,遇到毛毛蟲大多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有的甚至大喊

[有毒!小心!],在旁的家長也常很緊張地說[不要去碰它!]我問小孩摸到會怎樣?[送醫院!][會死掉!],問家長

[反正有毒不要去碰!][聽說會過敏,反正很可怕!],大人小孩對毛毛蟲都沒有實際的遭遇經驗,所以[有毒]這

件事就進入每一個人自己想像的空間, 沒有實際的經驗來判斷書本知識的真偽,甚至有些教育工作者也是

這樣教育孩子,[有毒,不要碰!]一件恐慌之網就在失去親身體驗之後逐漸編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粘巴達假日學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