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是孩子的人生,不是家長的人生 陪孩子走相信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作者:粘巴達、粘巴弟
  開學了!孩子又遇上了老師,媽媽-孩子-老師的三角關係又風雲再起,有的媽媽很喜悅,孩子遇到一個她喜歡的老師,有的媽媽有些焦慮,孩子的老師不理想,記得十年前,還在森幼當老師的時候,那一年九月開學,有幾個那屆孩子畢業剛上小學的媽媽很焦慮的跑回來森幼說:孩子上雙峰遇到這個老師很沒經驗,整個班雞飛狗跳,怎麼辦啊!當時森幼的世儀老師還特地去雙峰國小看一下老師上課的情形,還不錯啊,人格特質也還不錯,上課經驗不太夠而已,,而且許多人的人生經驗都是代課老師給的回憶最深最好,但媽媽們仍不能釋疑,不久四五個家長就把孩子轉到直潭國小,結果到了直潭又覺得老師給孩子的功課出太多,每天功課壓力又太大!唉!
前幾天當了十六年老師的我和當了十六年父親的粘巴弟從新竹的陳萱媽媽因孩子的教育問題舉家遷到舊金山開始談起了這個問題,有一些結論。
  早上想到這個問題對孩子在校學習還蠻關鍵的,尤其現在才剛開學所以提出來跟孩子的媽爸交換一下經驗!
  以我自己當老師的經驗來說,如果媽媽欣賞信任老師孩子通常很好帶,吸收力很強,要是媽媽對老師的作法有意見,開始有質疑,即使家長沒有刻意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孩子也較會有適應上的問題,這很奇妙,因為媽媽的看法感受其實某種程度會形成孩子的想法,想法會形成感覺,感覺產生行動,行動產生結果,所以常說老師的好話給孩子聽的家長是很有智慧的,當然好話不是阿諛而是另一個角度的觀點,譬如出作業很多的老師另一個角度是她很希望孩子更熟練更有定性,如果實在無好話可說那就常送飲料喉糖表達關心老師,那也是人與人的基本關懷,講到這邊我想到十年前有一部義大利的電影[美麗人生],裡面那個和孩子一起在納粹集中營的爸爸,始終保持一個驚奇的表情和孩子說因為我們現在要玩一個遊戲,有人要演那樣有人要演這樣所以──────
  巴弟的經驗是孩子遇到困難或問題,他通常站在傾聽關心的位置然後讓孩子自己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遇到較大的困擾才分享自己的觀點,上學是孩子的人生,不是家長的人生,是以孩子為主體,,孩子的人生是以在生活當中遭遇挫折,困難中學習,也是以後進入社會的基本能力! 孩子適應力其實蠻強的,一般家長看不到這點,太焦慮,一看到孩子遇到麻煩就要幫孩子解決,反而忽略了聽孩子的真實感受,其實孩子大部分都說還好!他只是需要有人聽他說,給他支持而不一定是協助,大人要學的就是這一點,看到孩子的特質,用欣賞的角度來和孩子相處,孩子就從這裡得到自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粘巴達假日學校 的頭像
    粘巴達假日學校

    粘巴達假日學校

    粘巴達假日學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